外廢作為我國主要的造紙原材料之一,受環保新政影響,今年以來,進口量急劇減少。這也使得我國紙漿進口受到較大影響,面對進口量持續增加及價格高位增長的困境,紙廠大佬們現階段又該如何破局呢?
中紙網統計的近四年國內紙漿進口量顯示,2015年至2017年國內紙漿進口量,每年增長200萬噸左右,截至目前,2018年前8月紙漿進口量已達1647萬噸,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全年商品紙漿進口總量在2500萬噸左右,國內紙漿進口量持續穩增長。
中紙網制圖
供需變化之下的價格傳導顯而易見,中紙網統計了2017年至2018年8月的進口紙漿價格,并將近兩年進口漿價作對比發現, 2017年1月進口紙漿價格為562美/噸,之后一直上漲,到2018年1月,進口紙漿價格已漲至768美
/噸,漲幅達36.6%。2月受春節影響,紙廠減少采購量,尤其中小紙廠春節期間多有限產行為,漿料需求降低,價格增長趨緩。短暫過后的3月,進口紙漿價格迅速漲至802美
/噸,處于一個高位水平,此后價格基本保持穩定,7月份達到歷史最高813美
/噸。價格持續高位增長,而整體市場需求低迷,因此多數紙廠被迫限產停產。
中紙網制圖
治病尋根,小編在分析形成目前困境的原因時發現,不少紙企都找到了一個共同的破局之道——布局海外紙漿產能。
中紙網統計了2018年外廢進口情況,每半個月一批的外廢共獲批近1900萬噸廢紙(2017年累計獲批2700萬噸外廢)。外廢進口受限,多數紙廠沒有獲得配額,促使紙企轉向國廢,但是國廢質量的層次不齊往往使得龍頭紙企成為最大受害者,少數廢紙打包商在交貨過程中存在摻雜使假的行為,給紙廠造成了質量、財產上的重大損失,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,2018上半年,我國規模以上虧損企業數量因此增加了322家。國內龍頭紙廠面對外廢收緊政策帶來的影響,積極探尋彌補廢紙原料的缺口出路,眾多大型紙企紛紛由外廢進口轉為紙漿進口,積極布局海外產能。
玖龍紙業、理文造紙、山鷹紙業、太陽紙業等紙廠紛紛出手,在北美、北歐、東南亞等地區掀起一起又一起并購、擴建事件:
玖龍紙業
2018年5月,玖龍紙業(控股)有限公司子公司出資1.75億美收購了美國兩家漿紙廠,新增造紙產能近90萬噸;
2018年8月,在美國西弗百尼亞州并購24萬噸紙漿項目;
2018年10月,在美國緬因州并購/擴建16萬噸紙漿項目。
以海外再生漿應對進口廢紙限制,近月開始在馬來西亞廠房加工進口數千噸的再生漿。
理文造紙
2007年,在越南開工建設了第一家工廠,第二臺紙機正在規劃建設中,預汁明年底投產;
2018年10月,在馬來西亞建設一家新的制漿造紙廠。按照規劃,項目全面達產后,每年可生產70萬噸包裝紙和55萬噸紙漿。
山鷹紙業
2017年4月,并購瑞典和挪威4家工廠,涉及50萬噸漿紙;
2018年4月,又參股了芬蘭北方生化公司Boreal Bioref Itd. )年產40萬噸紙漿廠項目,并成為大股東。該項目山鷹國際正在前期規劃中;
2018年8月,收購美國肯塔基州威克利夫Wickliffe,Kentucky )的工廠,每年可生產28.5萬噸高檔銅版紙和3萬噸商品漿,山鷹完成對Wickliffe紙廠的收購后,將對生產線進行改造,生產紙漿和包裝紙。
太陽紙業
2016年4月,在美國阿肯色州計劃新建70萬噸漿項目;
2018年5月,在老撾沙灣拿吉省建成投產30萬噸漿項目;
2018年8月,在老撾建設120萬噸造紙項目。該項目主要以進口美國廢紙和歐洲廢紙為原料,建設一條年產量40萬噸再牛纖維漿板牛產線和2條年產40萬味高檔句裝紙生產線。
紙廠布局海外產能,從原料入手,保證原材料穩定的貨源供應,將成本風險控制在較低范圍,已然成為當下應對紙漿價格高位增長的一條有效破局之道。
編輯:曹宇、葛鴻燕